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出“家风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家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曾促进了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开启了中阿之间政治和经济的往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加强丝路沿线各种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在当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系统中,它能够促进彼此的政治理解,进一步拉近中阿之间的距离。这说明()
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B. 文化传播对发展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
A.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 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 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 没有文化的强大就不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向农民“确实权、颁铁证”。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意见》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探宄回答下列问题:
(1)实行“三权分置”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之路。
(3)有人担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会导致土地私有化。请对此观点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以内。
材料一:在偶像剧、玄幻剧充斥荧屏的当下,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异军突起,刷新多项收视纪录,好评如潮。《人民的名义》直面我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政治生态、社会风气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回应了公众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新要求,对转变政风、世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人民的名义》用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有网友评论说,革命时期,共产党靠冲锋在前、吃苦在前赢得了民心,建立了新中图。但是,太平日久,为官者很容易忘记历史,忘记权力来源,从公仆变成官老爷。如此下去,“人民的名义’’就有可能变成“名义的人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探析《人民的名义》广受人民欢迎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2)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防止“人民的名义”变成“名义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