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纪录片在英国上线,到象征中英传统友谊的大熊猫雕塑落户伦敦动物园,再到中英两国学者伦敦论道……这一切,都再清晰不过地体现出英伦大地正涌动着浓浓的中国元素。材料表明
A. 文化的交流借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 文化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D. 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体现了
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不同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
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我们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 sum (点心)”“Kung Fu (功夫)”“gelivable (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节味随着五月飘溢的麦香撒遍了神州大地,飘入了千家万户,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
①是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③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全过程 ④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歌剧虽是舶来品,但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成不了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西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下列各项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①孤芳独美,固守传统 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