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装”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
C. 文化对人产生探远持久的影响
D.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纪录片在英国上线,到象征中英传统友谊的大熊猫雕塑落户伦敦动物园,再到中英两国学者伦敦论道……这一切,都再清晰不过地体现出英伦大地正涌动着浓浓的中国元素。材料表明
A. 文化的交流借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 文化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D. 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体现了
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不同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