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地名命名出现很多问题:乱取名、取怪名、取洋名,命名随意性增大;街区、道桥、车站以人名、企业名、商标名、产品名命名问题比较突出,命名商业化、庸俗化;一些房地产建设项目杜撰虚拟的“广告名”开展营销,“一地多名”“贪大求洋”“名不副实”问题严重;在城市不断建设扩张的同时,不少历史地名逐渐被弃用。上述种种乱象说明( )
A. 地名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和传统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城市重要文化资源
B. 地名是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是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C. 在地名命名中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地名文化内涵
D. 地名命名必须彰显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杜绝与商业的联系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 只要大力创造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D. 所有文化作品都凝聚和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 ④―③―① B. ①―③―④ C. ①―④―② D. ②―④―③
我国年画由于题材狭窄、工艺落后、节令性强,因此仅能一息尚存,始终不能兴盛为一大产业。由此可见
A. 文化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