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今天的中国变成现实。十余次神舟起飞,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蛟龙”问世,历经了八年,经过了无数次试验,下潜深度不断刷新,实现从零到7062米水深的跨越,面对难以捉摸的天气和复杂海况,科研人员说:“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我们绝不是赌徒。”无论上天还是入海,每一次试验都要限定严密的条件,依靠专家制定精细的预案;都要攻克通信、能源、控制、生命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探索大自然奥秘,中国人从未停下脚步。
请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上天入海”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原因。
党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一: 2016年冬进入取暖季以来,东北多个地区又遭十面“霾”伏。强雾霾事件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污染排放等人为原因。
材料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知识,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蕴涵的哲学道理。
围绕哲学和世界观这两个概念,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概括评述同学们的观点。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提出过许多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①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②涸泽而渔,焚薮而田
③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人们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能够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以实现农作物的无土栽培。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植物生长的条件变了,其中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②无土栽培的成功是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③无土栽培改变了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各种要素 ④对植物生长规律认识的深化推动农业生产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