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两个精品特展——2000多年前西汉的海昏侯刘贺和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王后妇好,一开展便引来热切关注。这样的场面,不禁让人想起2015年故宫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引发的“故宫跑”现象。
曾有人认为,历史文物在今天的流行文化中“曲高和寡”甚至“乏人问津”。但故宫特展的蜿蜒长队、首博特展的观展热情,让人欣喜又不失为提醒: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不多。与其简单抱怨公众对历史、对文物不感兴趣,不妨问一问,我们是否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之瑰宝唤醒了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恒久魅力。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滋养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实际上,只有始终对历史文化保持一种敬畏,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进当代,才可能让中国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故宫跑”“首博热”折射出让文物“活”起来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传唱甚广的节日童谣,因其朗朗上口,经年不衰。①“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②“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③“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晚仿佛是年夜饭的一道“大餐”, 已经成为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35个年头。35年挡不住人们的春晚情结,人们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其“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没有新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文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
(2)假如请你为2018年春晚出谋划策,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一现象表明
A. 大众传媒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B. 利用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C. 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D. 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被称作北京脊梁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千米,是六朝古都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据此完成两小题:
1.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保持北京古都魅力的重要部分。梁思成先生曾点评:“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如果请你为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撰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①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②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
③中轴线展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④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北京文化传统的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中轴线完美地体现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你建议其申请
A. 世界文化遗产
B. 世界自然遗产
C.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 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 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 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 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魂”和“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文化的“体”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而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
A.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D.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