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大败倭寇”等中华历史上的诸多方事件,首次以绘画的形式呈现,作品内容囊括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这样做旨在
①增加国家博物馆的经济社会效益
②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
③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发展
④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 )
A. 精神的火炬、文化交流的圣殿、丰富的人文资源
B. 独特的魅力、世界文化的交融、多彩的异国风情
C. 流动的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优美的风景名胜
D. 凝固的艺术、文明演进的缩影、独特的人居环境
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早在公元前1世纪,维吾尔族建筑艺术就已经很发达。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维吾尔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装饰技艺融合了周边国家文化,渐渐地形成了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由此可见
①我国多民族文化渐趋融合,逐步走向同一
②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能兼收并蓄
④深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吴越文化、滇黔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
④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该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③不要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④摒弃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
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