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②失败者的借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对应关系能分别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有人在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 客观物质性
B. 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直接现实性
古代人把日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而不播种,终无所收获。”这一论断意在强调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 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 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