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
学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乐于分享的价值取向,随着中国的发展,分享的内容不断丰富,分享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分享精神】2017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洪涝、和地质灾害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6877万人次受灾,505人死亡。对此,各地政府积极组织民众根据各地险情特点有针对性的积极投入救灾工作,对民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
(1)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做法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分享改革】法治与改革,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数据显示,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一年中修改了25部法律,审议通过涉及各类改革的决定共13个,推动了国家改革和发展,并为之提供法律依据。
(2)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法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
【分享机遇】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交往中致力于构建国与国之间合作共赢,分享发展机遇的新型关系。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的多方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请运用《哲学生活》中联系的观点,论证我国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分享发展机遇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必要性。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 理论联系材料地加以论证。
②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开启了载人航天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丰硕成果。
年份 | 航天成果 | 对航天事业的影响 |
1999年11月---2002年12月 | 神舟1号------神舟4号无人飞船 | 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四次成功发射无人飞船,为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03年10月 | 神舟5号载人飞船 | 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开启了载人航天新时代,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
2011年9月 |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 |
2011年11—2013年6月 | 天宫一号与神舟8号对接成功 |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仓等多项试验成功。 |
2016年9月 | 天宫2号 |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
2017年4月 | 天宫2号与天舟1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 标志我国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为2020年完成空间站做好准备。 |
材料二:我国航天事业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有数百个单位、上万人参加。国防部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天宫2号与天舟1号的成功对接。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保障航天事业发展的。
“小康社会”是中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中等程度的现代化目标,其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2)从哲学角度看,材料一、二中两种不同观点有何局限性?
国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活动
②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可一蹴而就,要脚踏实地进行量的积累
③确立创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④创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就能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