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美国产大米未来出口中国市场,其出售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价值决定的。
我国“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1)简要阐述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
(2)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一个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39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出席论坛。有关人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其创意起源于古丝绸之路,在继承丝绸之路精神的同时,赋予其全新的更加丰富的现代内涵和外延。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由中国首创,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受益的“交响乐”。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沿线国家要打造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深化项目合作,促进设施联通;扩大产业投资,实现贸易畅通;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将丝绸之路建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
民心相通是五个相通的社会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大不相同,而且社会历史、人文宗教也截然迥异,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巨大的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沿线国家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作为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对不少人而言,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减少。“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需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材料二 某市政府在部分居民中就“如何建好报刊亭”展开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该市政府融合城市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报刊亭多元化外观,将其建成集“缴费通、邮政通、票务通、商品通”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从而使报刊亭重新焕发生机。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串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