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天气预报等科学预测发达的今天,不少农民至今还遵循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来调节休息和劳作。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 相对稳定性 B. 鲜明的民族性 C. 顺应变迁性 D. 实用性
电视剧《下南洋》讲述的是清末民初,生活在福建、广东一带的中华儿女,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历经磨难,努力打拼,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中华儿女“下南洋” ( )
①会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影响 ②目的是实现中华文化的海外扩张
③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有利于中华文化向外辐射和传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因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说水浒,品梁山英雄,凭借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而一举成为很火的文化学者、电视明星。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进行有效对接。这说明 ( )
①文化要贴近群众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 )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示 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 )
A. 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 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享誉世界
C.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人民才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