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结果。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结果。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来源于西方法律文明的私法文化,主张独立人格、平等权利、自由意志。它以民法典为核心,其要义是对市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尊重,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法律文化资源,但其核心是重刑(法)轻民(法),这阻滞了中国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伴随着私法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立法任务。制订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几代人因应时代,孜孜以求,力争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民法典。民法典由总则编和分则编组成,分则包含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民法总则已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这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发展私法文化。

(2)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

(3)民法总则的通过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请你为民法总则的宣传普及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1)①立足依法治国法治实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营造私法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②充分挖掘私法文化的本土资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私法文化,以为我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规范、引领私法文化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促进社会发展。 (2)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民法典的制订立足于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顺应了时代要求,几代人的民法典立法实践将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民法典的制订实践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发现依法治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检验和深化人们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从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民法典的制订依赖于人民,同时有利于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示例:组织民法总则学习活动;请法律专业人士宣讲民法总则知识;阅读民法总则读本;旁听法院民法案件等等。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立法任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应该如何发展私法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私法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故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教材基础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可以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实践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中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解答时把握材料有效信息,调动运用优化种植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设问指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二者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解答时首先明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制定民法典”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推动了全民化的消费升级。借助大数据,人们可以追求更好的购物体验,获得更好的产品,这成就了电商的发展;电商的成功又给了传统厂商新的希望,也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体验和服务。

全民化消费升级对企业在供给侧进行转型升级产生倒逼效应。依托大数据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管理,整合各种资源,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宽新的市场,成为电商和传统厂商的自觉选择。2017年以来,农业银行联手百度、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工商银行与京东启动全面合作、腾讯携手中国银行……电商的数据、渠道优势与银行的资金、管理优势得到整合。

在这场产业转型升级中大数据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运用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民健身成为公共需求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公民健身与社会管理的关系,考验着社会各方的智慧。2017年7月,A市一出租车司机因操作不当,冲进占用机动车道的老年健身“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客观地说,这起悲剧有着多重警示价值,如要尊重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司机要有安全意识。

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为什么地方政府不能给老年人提供足够多的锻炼场所以避免悲剧发生?如果一开始对“暴走”队伍出现在机动车道上就“有人问、有人管”,何至于风险失控?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在“悲剧”发生过程中,老年健身“暴走”队伍是否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及理由;为防止这一悲剧的发生政府应当如何作为。

 

查看答案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17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材料表明

①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③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漫画所揭示的哲理是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更胜于头脑中的智慧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③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能提升自己的认知

④好的策略只有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技艺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面对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退出机制,摒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

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④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