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正值湖北社会各方全力以赴抗洪救灾、与灾区群众共度难关之际,却由少数网民造出“大智路地铁塌方”“蕲春、英山将发生大地震” 等谣言,给灾区群众造成极大恐慌。经调查,警方已控制网络传谣者,并依法予以处罚。材料警示我们(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不可分割的 ②公民应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③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 )
①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
②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④《民法总则》的颁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
(1)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
(3)以“建设美丽家庭,涵养时代家风”为主题,列举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活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人和诗歌。
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但早年并不喜爱诗词。1915年,毛泽东在写给挚友的信中谈到:“梁(启超)固早惠,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源。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从“诗赋无用”到“文学为百学之源”,这是毛泽东在“诗赋”认识上的重要转变。自此,他不仅熟读了《诗经》、《昭明文选》、唐诗、宋词等经典名作,更在创作上巧引妙用,诗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就巧借李煜《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之美,恰到好处。
在红军长征前后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出现了两次高峰。作品或于火热的生活融汇交融或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常以诗立志,高扬理想精神,多以诗遂志,助推革命事业。著名学者张璋就曾如此评价:“主席诗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写出了历史面貌,反映了时代精神,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伟大的作品都是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我们都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1)当前,仍然有人认为“诗赋无用”。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对“诗赋无用”的观点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成为一位杰出诗人的。
(3)某校诗词研究社团针对当下学生诗词创作普遍存在立意不高、内容空洞等问题,积极探讨解决的具体方案。请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要求:切中要害,行文优美,每条10-30个字。)
(2017·洛阳一模)2016年11月12日,空军女飞行员余旭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她曾写道:“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余旭的话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①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选择 ②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③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④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 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