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一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试验了一项“黑科技”,该试验通过在被试者头上安装脑电帽以采集其脑电,提取特征识别命令传给电脑,实现了“眼皮都不用动一下,就能控制电脑”。这一进步验证了脑机交换技术的可行性。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的桥梁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③意识通过人脑作用于客观事物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科学家通常认为银河系存在着1亿至10亿个黑洞,但是光线无法逃脱黑洞的束缚范围,因此很难探测黑洞的存在。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可以改变如何搜寻黑洞。通过分析神秘气体云的运动,研究人员发现银河系隐藏黑洞的迹象,他们表示这种方法可用于发现其它黑洞。这表明
①科学研究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动力
②人类利用科技的发展逐步揭开世界之谜
③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还记得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在火星种土豆的桥段吗?据外媒2017年3月8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等机构近日研究证实,这也许是可行的。这说明
A. 科幻片是科学家研究的基础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创造出未来没有的东西
C.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预见事物发展方向
D. 意识具有目的性,可以制定事物发展的规则
为丰富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2017年某市教育局给全市中小学生安排两项特殊的家庭作业。“一是‘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二是‘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作业,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安排两项特殊的家庭作业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首次确定大脑中与人类智力相关的基因集群——M1和M3,其很可能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反应和推理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这说明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017年2月,国际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中外科学家的一项研究:通过对一块距今约有2.45亿年历史的化石进行分析,人们首次发现胎生的初龙型动物。研究成果颠覆了“爬行动物下蛋,哺乳动物下崽”的传统认识。这表明
A.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