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密封40年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观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这一神奇现象说明( )
①植物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②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的联系发生作用
③事物具有的联系构成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④特殊植物脱离自然环境的制约也能获得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征,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抓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这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直新的具体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主观联系和偶然联系的启示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直接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
A. ②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由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美同及德国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有一个极限:无法小于0.2微米,因此光学显微镜无法获得更好的分辨率。在荧光分子的帮助下,这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巧妙地绕开了这种极限,他们的研究将光学显微镜突破性地带人了纳米维度,科学家实现了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通路的可视化,纳米显微技术将被世界广泛采用,造福人类。这说明
①认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3年12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2014年11月,探月工程三期再人返回飞行试验器在内蒙古着陆场安全着陆,验证了交会对接方案中快速测定轨精度等设计的正确性;2017年前后,我国将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等新技术。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深化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水平各不相同
④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近期,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揭示了转运蛋白进入细胞的原理,为治疗一些重大疾病提供了科学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一直在为此攻关,我国科学家的这项突破,也是该领域50多年研究中取得的世界级科研成果。这一成果的研究历程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只右一个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