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这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②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谐共处需要各种条件
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目前,《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朝鲜族过年家家贴春联,烹饪丰盛的菜肴,吃“八宝饭”,除夕全家通宵达旦守岁,弹伽倻琴,吹洞箫;白族过年,从除夕起就开始互拜、赠送礼品;景颇族过年期间举行“打靶”比赛……材料表明各民族的春节 ( )
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价值追求、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让我们领略不同的文化韵味
③是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是展现民族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 ——习近平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 ——吴良镛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的共同道理是 (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秋分一过,中秋即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种文化的纽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
④传统习俗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材料二:如今,“共享经济”开始流行,它来源于互联网,起步于数据时代,但它所带来的冲击将远超过互联网本身。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件物品的“占有权”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使用它。共享经济的商业本质是以租代买,其实就是一场产权革命。各种APP能通过时间、地点、技能的匹配将物品的使用权分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将多余资源转化成为生产力!因此,几乎所有产业都将会被共享经济所改变。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共享经济主张通过调整社会存量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产品和服务,使得资源效应得到最大发挥,让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消费者,成为深入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传播者和利益获得者。如互联网模式下的滴滴打车,能有效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既节约了道路资源和能源消耗,又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对于平台、使用者、出让者、社会都是多赢的结局。新兴的共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对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共享经济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