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哲学,这是我们的哲学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在哲学与社会、哲学与科技、哲学的理论与现实的实践之间找到一种张力,这是所有哲学T作者面临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使命。”这说明
①哲学发展要以社会知识、科技知识为基础
②哲学发展应立足于科学理论,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
④哲学发展应反映时代客观需求,把握时代的脉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理气之争是宋元明清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天者理也,天下未有无理之气,理是本,气是具。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一切存在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②对“理、气谁在先”的不同回答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③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制造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④两种观点都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独立的本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失去其价值
②缺乏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活动就可能失败
③哲学区别于具体科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方法
④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我国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养生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顺时进行。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应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③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与改造世界就形成了方法论
④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至2016年,中央政府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61亿元,年均增长19.22%。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 000万人。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2.9%。因病致贫返贫的超过40%,饮水和住房不安全的超过20%。
材料二:为切实落实共享、协调发展等理念,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央提出必须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并出台《脱贯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的一把手负责制。
(1)根据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概括扶贫工作的有利形势。
(2)结合材料一,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央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为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国人大在制定民法总则的过程中,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又尊重立法规律,讲法理、讲体系;既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传承我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又借鉴外国立法的有益经验。
材料二:民法总则第一章明确提出了以下基本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制定民法总则,是如何坚持矛盾观的方法论要求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有关知识,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期要求明确列入民法总则的基本规主,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法实施的意义。
(3)建设法治国家,人人有责。请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