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有专家认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是服务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

也有专家认为:“农业生产还是要以利用自然为前提,我们这片土地上雨热变化和大的季风变化的特点没有变,二十四节气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2)有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就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通过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二十四节气。②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要加以利用,同时剔除与当时当地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结合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科学,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在传承中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现代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真理性认识也应该不断向前发展。而且二十四节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说明其不具有普遍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有其局限性。当然,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的生活等其他领域还有其一定作用的。       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并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如今仍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因而说其在今天的作用微乎其微是不合理的。 (3)范例一:发挥名家效应,借力名人向国外推广二十四节气文化。 范例二: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制作成电影、舞台剧等对外进行宣传。 范例三:举办“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解析】本题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电影《战狼2》的热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但个别外国媒体妄言这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交流传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要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媒介角度思考;“二十四节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要从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有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本题属于辨析型题目,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范围是真理,主要包括:真理的含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然后说明观点的合理之处并说明依据,分析不足之处并说明原因。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题设问指向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发挥名家效应、制作成电影、舞台剧等对外进行宣传、国际学术研讨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俞正声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内蒙古各族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内蒙古各族党员干部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述的科学性。

 

查看答案

201710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

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边漫画讽刺了处于画面中间的那个人不懂得

A. 对不同意见应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区别对待

B. 批评意见对于他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C. 在工作和生活中批评与赞扬总是相伴随的

D. 批评与赞扬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同等价值

 

查看答案

《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B.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 “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D. 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