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八百里鄱湖波涛浩淼,两千年古邑人文圣地”,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庐陵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等都曾登上时代文化的高峰。在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全省上下掀起了“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这一发展战略也要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
材料二: 1月8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南昌大学硅衬底LED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七名外国科学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科学技术奖旨在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分析如何实现文化的发展创新。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望大陆》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
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C.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D.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 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 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 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 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此前,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要求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同时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这一措施将有利于
①尊重和维护公民的文化权益 ②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③进一步开拓文化市场 ④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