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世界各地公众的生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新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④网络文化以其先进性满足了人民需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16年7月,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透露,2015年,中国—东盟互派留学生逾19万人,其中以中国赴东盟的留学生居多,约为12万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等。按计划,到2020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将双双超过10万。中国—东盟互派留学生
①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有助于增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
③伴随的必将是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④有助于中国—东盟文化相互渗透
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015年是中英两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英两国举办了首个文化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创意活动在两国集中展示。从积极的影响角度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要防范世界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
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和发展自身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光明日报》在《“眼球经济”与媒体责任》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大众传媒随之迅猛发展,在适应“眼球经济”的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 报刊的出现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网络的迅猛发展
D. 电视的产生
2.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①创造文化 ②文化传递 ③文化沟通 ④选择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的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
③文化传播的媒介是无形的
④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以屯垦、戍边等为目的的民族大迁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移民者,不仅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各地,也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各地生根发芽。这说明
A.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C.中华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D.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