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 ,有思想”。这说明
①物联网的出现模糊了物质与意识的范畴与界限
②物联网的出现佐证了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离的
③主体和客体在认识活动中通过中介的作用以信息的形式相互影响
④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同自然过程既联系又区别的自觉的社会过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节徽“中和”,以上下动感的炫丽彩条开放而合作地围护艺术节主标志,整体抽象为汉字的“中”,阐述了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发源地陕西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地位,节徽的中心是共享与发展、基础为合作与包容。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的这一设计体现了
艺术作品来源于设计师的艺术想象力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C.艺术节徽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社会现实生活依赖于艺术作品的反映
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人类社会”就是这个产物的象征。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意见》
①说明意识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正确反映
②能动反映了当前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
③是来源于当前国家安全工作的社会实践
④是生成加强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原材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意识是人脑中“海马区”的生理机能
②人类的意识来源于人脑中的“海马区”
③人脑中的“海马区”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海马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主要强调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物质运动都是有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