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实践性 B. 革命性 C. 阶级性 D. 科学性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A.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B. 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 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现代版官场现形记《人民的名义》应运而生,掀起一场久违的“全民追剧热”。看来,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人民的名义》还原反腐生态,反映人民关切、重视群众的力量、采风真实案件、吻合时代脉搏,每一集都传播了正能量,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效应。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人民的名义》热播的原因。
材料二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角色均个性鲜明。有公正不阿、正义凛然的人民检察官侯亮平;有贪恋权力,扒高踩低,对上如同哈巴狗,对下就是官老爷,终因贪赃枉法沦为罪犯的祁同伟;有为人耿直、四处奔走、为民请命的老共产党员陈岩石;有热爱生活、有情有义、敢于担当的工会主席郑西坡;有体察民情,勤政为民,支持反腐的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有表面高尚温良,背地贪污腐化,包庇罪犯的伪君子高育良。《人民的名义》播映后引发热议。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伊始的电视荧屏,多了几分文化的沉静。《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热潮;综艺《见字如面》则靠一封封书信把观众带回从前“慢”的年代。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利用观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新方式来呈现,一系列电视文化节目让诗词歌赋走出“象牙塔”,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中国人的“文化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不少业内人士期待,借着这股传统文化热,更多高水准的文化产品涌现,用“新瓶装老酒”的方式让中国光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回归大众视野,用最流行的方式去介绍古老中国的文化之美,有利于人们了解传统文化之美;重拾更多人心底的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谈谈用“新瓶装老酒”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所体现的哲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成果丰硕:我国出版物版权和实物贸易的逆差已从7.2:1缩小到1.6:1。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30个,全面客观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为对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窗口和平台……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使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不高。如何让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如何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让中国文化接上当地的“地气儿”,能够“走进”当地,成为“文化海推者”们反复思索和实践的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推动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