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随着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全球治理贡献的增多,被陆续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成为彰显东方智慧的联合国官方词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指导原则,旨在尊重个性发展,同时寻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1)结合材料一,用矛盾的观点揭示共商、共建、共享蕴含的哲学智慧。

材料二“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有四种大型文明和上百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差别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冲突,任何一项国际事务的开展都不可能畅通无阻,总会遇到各种各位的挑战。“民心相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海外媒体不断制造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中国模式输出论、经济帝国主义论、朝贡体系复活论等带有偏见性的论调,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加以说明。

(3)请你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拟两句向沿线国家作宣传的口号。

 

(1)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共商、共建、共享” 既尊重个性发展又寻求共同利益,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共商、共建、共享”既尊重个性发展又寻求共同利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心相通”,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融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 (3)共商共建实现共享,携手相扶走向共荣。 一带一路打造全新发展空间,沿线沿途谱写合作共赢新篇 【解析】本题以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矛盾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用矛盾的观点揭示“共商、共建、共享”蕴含的哲学智慧,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矛盾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2)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对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进行分析。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口号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设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两则材料均选自十九大报告,按要求完成作答。

材料一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材料一中蕴涵了多条哲学道理,选择其中两条唯物辩证法哲理加以说明。

材料二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们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颗常青树上。这表明(  )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地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个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爱国主义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

理想信念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从哲学角度,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做事情应该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也要有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促成矛盾的解决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2017 年元旦献词指出,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群众创造历史,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