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2015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作家艺术家更好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更多充满真情、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尤其要提高作品质量、讲求社会效益,防止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目标指引和重要遵循。其中,一个很耀眼的主题,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家会高度重视文艺工作。

(2)结合材料,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角度对我国文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就如何推进文艺工作的开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艺创作属于先进健康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第二点和第三点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得分,两点都有不加分)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欣赏文艺作品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其经年累月对人的这种影响往往是难以抹去的。 ④激发文艺工作的创作活力,正是发展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知识文化修养能力,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 (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②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①进行文艺作品比赛;②加强文艺创作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③高校加强对文艺的培训,吸引更多有兴趣的人参与。 【解析】本题材料一以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家会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原因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故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以及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知识文化修养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角度对我国文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措施类”主观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材料信息一般是某地、某事存在一系列问题,设问要求回答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等;或者材料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做法,设问要求回答某某做法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等。故可以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就如何推进文艺工作的开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进行文艺作品比赛或者加强文艺创作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10月19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达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

材料二: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2016年8月,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引发观影热潮。《大鱼海棠》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制作技术、软件硬件支持技术等,在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制作水平。“只有精彩的动画片才能吸引观众,具有独创性元素的、制作精良的作品才能使观众感动,否则将失去观众群。”该片导演认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应包含本国传统题材与风格,因为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动画作品也应该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在这方面可以制定政策,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对接。”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关键词》的首发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的。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实现“让世界读懂中国”。

 

查看答案

近年来,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性活动等。这体现了(  )

A. 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

B. 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一幅巨画的启示》的文章,介绍河南画家李伯安走遍千山万水,历时十个春秋,呕心沥血,默默劳作,不懈追求,终于创作出一幅反映中华民族风骨和精神、高2米、长121.5米的国画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当这幅巨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为巨画的神奇魅力所吸引,为画家杰出的艺术才能所折服,为画家英年早逝而惋惜,更为李伯安的品德和情操深深地打动。李伯安作为艺术工作者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发展为人民大众所需要的文化

②要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③要大力发展经典文化,提高文化的层次

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戏曲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所难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 永葆文化的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体现文化的民族特色

B. 外来文化不能为本民族的社会实践服务

C. 要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D. 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人类文化的精粹

 

查看答案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于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