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

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江苏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江苏是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江苏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省委提出防止“三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②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防止乡村建设的“三化”。④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⑤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传承文化,呈现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⑥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⑦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把人作为乡村复兴的目的。 (2)①促进乡村复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③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⑤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⑥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发展。 (3)①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②建得好农村,记得住乡愁。(每条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为背景考查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宗旨、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职能、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江苏是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的具体做法, 然后从中提炼出理论知识。根据材料中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键词,可知本题要从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江苏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积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的思维要具有发散性,切忌围绕一个方面回答。江苏省留住田园牧歌,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考生要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方面来分析;另外,乡村的核心是人启发考生用从对人的角度分析,从文化塑造人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另外,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则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则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凝聚力。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为“守住有根的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注意用于规范,围绕主题。 【方法锦囊】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者,治之端也。”2017年8月18日以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和融谋体平台热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其中传达的法治理念也在社会上激发广泛共鸣。

第六集《全民守法》强调,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全民守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只有这样,这个“关键少数”才有底气给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7月,我国对外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和1%,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8.7%、18. 4%、12. 9%和11. 2%。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6.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 4%,比2016年同期增加5. 7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84个,合计1072. 7亿美元,带动货物出口84. 6亿美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幅。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出哪些特点?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2017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宣部等四部委2017731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7年,有条件的中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样做的目的是(     )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②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引爆网络,获得网友纷纷点赞;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使孔子的形象生动可感……这些方式,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①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