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架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很多时候,心动更需要行动。这说明实践具有
A. 主观能动性
B. 直接现实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客观物质性
2016年,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栽培的蔬菜经检测合格后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科学家将进一步实验,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长规律,在空间站种植更多的植物。由此可见
A.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B. 探索世界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有一个过程
D. 掌握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 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科学家发现,在已知最大的病毒--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组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而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成为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个生命域之外的“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有力证据。这一新发现佐证了( )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②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显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天气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意味着( )
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一样
③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