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 )
A.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B.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微电影《红色气质》运用历史照片、人物讲述等形式,跨越时空,创造性实现了同志“相聚”,亲人“重逢”,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这一成功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 要把实现文化创新作为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② 弘扬主旋律,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③ 必须提供多种文化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 坚持主流思想的多元化,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络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对于网络算命,正确的认识是:
A. 它是一种腐朽文化,应该坚决抵制
B. 它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应该给予包容
C. 它是一种加以现代包装的落后文化,不应提倡
D. 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大力提倡
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反映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现实状况,击中了反腐败社会心愿的热点,满足了公众的审美期待,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个事实说明(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
B. 文化创作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C. 凡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都是社会主义文化
D. 只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
B.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 大众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