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平等地制定法律
②我国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④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 )
A. 财产所有权 B. 人身自由
C. 肖像权 D.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央强调,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绝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付人民群众。之所以强调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②民主制国家不能使用专政手段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
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选出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材料体现了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我国全民民主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应扩大人民的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