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④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苏轼因为没有见过落地的秋菊,所以他认为王安石的诗句有误,当他偶入菊园时才知道自己的错误,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亲身实践的经验和他人实践的成果都是源于实践,不能片面强调谁更可靠,排除;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真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脑容量比人脑更大的物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的脑重与体重之比是最大的。可是有一种野外鼠类,这一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这佐证了

A. 任何真理都只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

B.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C. 认识具有相对性,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D.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定时期人们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查看答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们可以发明和利用规律

③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带来更多好的图像资料,也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边缘。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C.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查看答案

神九飞天与蛟龙潜海不仅实现了人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而且也证明了天上没有神仙,海里没有龙王。这表明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神话传说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