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

201611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完成下面小题

1.2.会议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使演员融入了角色的灵魂,传达出了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

①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1.2.C 3.4.A 【解析】中华文化从5000多年的文明中孕育,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体现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项符合题意;“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②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①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中华文化的力量,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 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 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 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世界读书日”已成为许多国家读者的一个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是基于

①科学文化知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阅读是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升公民的品质与素养的重要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之所以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是因为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④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形成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体现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防。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则故事展示了

①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

③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修身齐国的家国情怀

④自觉自信的先进文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