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材料一 : 中国与西方国家传统诚信...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材料一 : 中国与西方国家传统诚信思想的异同

材料二:当代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倡,要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戒指,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通过宣传推广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诚信典型事迹,积极推介诚信典型;把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得社会氛围。

(1)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1) ①诚信思想无论在东西方国家都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方式和实践活动。 ②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都是个人道德最重要的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东西方诚信思想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是作为一种道德责任维系着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中国和西方诚信思想都产生和发展并服务于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若学生从其他角度组织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①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 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 ④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时代新风。 ⑤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搞好个人诚信建设。 【解析】本题以诚信为话题,组织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检测学生对文化的影响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一般,第二问难度较大。 第一问要求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需要分析材料以的观点,然后对接文化生活道理。归纳材料可知,诚信在东西方都有约束力,体现了诚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古今的东方和西方,诚信都是道德责任,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的历史渊源看,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需要调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关键是把传统美德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横向联系。可以联系的知识点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最后把这些关键词对应的教材知识与传统诚信美德对接,形成完整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碎片化学习、视频学习已成为普遍趋势,特别是最近兴起的“教育云”和微课程已使课堂景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学校都在整合公用教育资源,运用博客、微信、QQ等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论文,进行资源共享。打破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建立“云教室”,通过“微课堂”等形式构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交互式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个性化有选择性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在学校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入“云教室”进行“再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在“云教室”里开设了陶艺、剪纸、跳绳、魔方、标本制作等二十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

材料二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具体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对学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材料启示我们

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其他民族文化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 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对文化自信加以特别的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色彩斑斓的大众文化

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④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是一致的,而扩张好战的日本却与其大和文化中尚精神密切相关。这表明

A. 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B. 优秀文化能够为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C.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不同民族文化会影响民族不同发展道路

 

查看答案

对于当前收视率颇高的真人秀节目中出现的“靠明星博收视率”和炫富、作秀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7月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关注普通群众,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之风。这表明

①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应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