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经专家鉴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

材料一:经专家鉴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纪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材料二: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这使他们能够把大量的事实记载下来。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2)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1)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分析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接着分析材料,即可正确作答。 (2)本题要求回答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解答此题首先要回答第一小问,其原因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然后解释一下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回答第二小问时,需要分析其意义,即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整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1016日,贵州京剧院在墨西哥44届塞万提斯艺术节上献演了京剧版《魔侠吉诃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词曲作者小虫诠释了老子一生万物的本意。中有运笔姿势,中有中华汉字的结构,中有中华古老风韵,中有委婉含蓄的爱情传说。用构筑浅显框架,体现了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弘扬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归属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61011日,“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湾师范大学揭幕。“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文化技术的历史之漫长,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材料揭示了敦煌文化(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③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