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本,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解析】本题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设问指向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经专家鉴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纪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材料二: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这使他们能够把大量的事实记载下来。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2)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整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1016日,贵州京剧院在墨西哥44届塞万提斯艺术节上献演了京剧版《魔侠吉诃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词曲作者小虫诠释了老子一生万物的本意。中有运笔姿势,中有中华汉字的结构,中有中华古老风韵,中有委婉含蓄的爱情传说。用构筑浅显框架,体现了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弘扬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归属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