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已从“农村社会”迈人“城市社会”。城市发展成为
热议话题。
材料一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发展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城市发展要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周密部署,系统推进。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材料二 文明、卫生城市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城市发展已被纳入各城市的发展规划。某市政府认真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利条件,结合本地区实际,变压力为动力,着力打造美丽城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丰富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做好以下工作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建立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坚持区域联动,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不断提升城市整体效能;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持续办好民生工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城市应当如何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该市政府打造美丽城市的合理性。
“供给侧改革”概念一提出,注定将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荽缩,块乏活力,国民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需求侧过度依赖,采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材料三:“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戗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抅;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结合材料一和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三,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
1982年,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跌入粪池的老农献出生命,引发了一场“大学生救老农到底值不值”的全国性大讨论。34年来,“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张华精神已经成为第四军医大学人的追求和精神坐标。这说明
①要在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同时也建成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这对于我国着眼未来空间安全挑战,调整空间安全战略,创新发展航天装备与技术,拓展商业航天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
A. 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
B. 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C. 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D. 促使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到2017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都将完成。这些改革
①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科学理顺各种权益的关系,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是上层建筑的改革,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
④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侧漫画讽刺了某些扶贫项目“越扶越亏”,其根源在于
①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②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创新扶贫项目的市场营销方法
③没有坚持全面观点,统筹“造血”与“输血”扶贫
④没有做好系统设计,加强扶贫项目的产业链条建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