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侯(一侯为5天):“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坯户;三侯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三侯”现象主要表明
A. 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区别的
B.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认识程度及对规律把握程度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1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表明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自然界的变化杂乱无章 D.认识具有反复性
法国科学家声称,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老鼠发生肿瘤的风险更高,寿命更短。报告发出后,某机构展开调查后认为,该科学家研究的手段存在一些不足,其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这佐证了
①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完善研究手段才能获得正确结论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不止境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相信今世之人谁也说不清楚,市面上孔子画像的版本有几十个,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引发了广泛争议。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多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梦是人在白天活动对产生的潜意识转化而成的情境。下列与该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物是观念的集合 B.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C. 无其器,则无其道 D. 未有此事,已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