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该尽可能营造开放、多元、宽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实施“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发展路径,吸纳更多来自五湖四海、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各类人才,聚集人气,加快各类项目、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学校的落户。

    从我们熟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到今天的航天科技,需要参与主体都把自己当作工程活动中的一个“工匠”,在自己负责的节点上精益求精,对工作疏漏保持“零容忍”。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才会经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后取得成功。在长征五号发射工程中,号称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人的高凤林,用一连串数字,完美地呈现了科技创新中的“工匠精神”——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光是这些数字体现出来的精确,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要经过缜密思考。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推动创新发展体现了哪些道理。

(2)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在长征五号发射过程中的作用。

(3)请为宣传国家科技发展写出两条口号。

 

(1)①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大力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②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④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每点3分)(2)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科技创新总是报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对长征五号的研究过程中,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通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实现的。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科学家通过研究物体运动现象,把握本质规律,通过数字的精确,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的缜密思考,研制成功了长征五号;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通过科学研究,在探寻宇宙奥秘中,人类将会有更丰富的经验与成果。④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通过“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促进长征五号的发展。(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为话题设置新情景,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识能动作用等知识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体现了哪些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然后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在长征五号发射过程中的作用,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需要要求考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作用相结合。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作用的角度分别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为宣传国家科技发展写出两条口号,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嘎村海拔2000多米,被称为“贵州屋脊第一村”。七年前,村里七成人口贫困,人均纯收入只有1600元,是全国有名的贫困村。

驻村干部杨波发誓要让海嘎彻底脱贫,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年。七年间他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带领大家建起了9个种养殖基地,大力发展韭菜蜜、高山洋芋和苦荞项目。2016年,他从市里争取来的养蜂项目,年产值已经达到十多万元。2017年,他又给这个项目定下新目标,线上线下全面营销。他还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搞起彝族风情乡村旅游,使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7万余元,贫困人口由13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153人。现在全村人均收入已经增加到7000多元。

(1)结合材料,分析海嘎村在脱贫致富中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的。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杨波的信念在海嘎村脱贫致富中所起的作用。

(3)分别用一句古诗描述杨波信念的内容和海嘎村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良好家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

(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请你为你的家庭设计两条新家风。(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体现时代性,具有民族性,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一位书法家说过,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如何书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作品的“情性”,寓于“形质”的“情性”是书写者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由此可见(  )

①“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②“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现

③作者应避免用“形质”来影响读者把握“情性”   

④读者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品味作品的“情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与古人祭月、拜月有着直接关系,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以及赏月拜月等习俗都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韵味。这表明(  )

①人们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透过中秋文化,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产生持久不变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