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对于提升全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具有深远意义。新时代乡贤会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或反哺乡村、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1)有人认为:“‘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决定作用。”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评价该观点。
(2)从辩证法的角度就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7年5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战,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请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
(2)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2)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科学家卢永根用行动诠释了
A. 人生价值取决于贡献与索取的总和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 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砥砺自我
D. 不同的价值观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这表明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求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这意味着
①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做事情要从老百姓的愿望出发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超越历史条件
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