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顾炎武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文须有益于天下”。为什么?“文可以变风俗”也。所用,顾老先生特别告诫说,文章千古事,下笔须谨慎,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要“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顾老先生为什么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
某校高二(7)班在学习文化生活知识时,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另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结合“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的评析。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微信以其强大的信息转播机制也渐为新型的政治传播工具。J市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微信这一工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括中的“接地气”做法,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价值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乐意接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要求,同时,J政府利用微信发布权威信息,辟清社会生活中的“谣言”,听取公民意见与建议,依法、规范地行使权力,自觉接受来自网民的监督,也提升了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通过微信“接地气”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国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其目的在于:
①将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
②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③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④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文化自信,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表明
( )
A.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C.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 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 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 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 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