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废,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无形、被动的
②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④学习文学、历史和伦理知识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内涵、提升品德和素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6年4月23日是第2个世界读书日。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B.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一只永远在叫嚣要吃羊却总也吃不到的狼,一群永远用智慧战胜威胁的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喜羊羊,说做人要做喜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这说明
A. 文化是人创造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D.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用经济生活知识就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几条措施。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生产模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生产;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建立绿色消费,消费者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要有环保素养,积极主动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我国企业和公民个人角度,分析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十九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目引外媒关注。英国《卫报》报道称,习近平花了大量时间调研环境治理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他把中国建设得伟大强盛的努力之一。习近平承诺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不仅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科技绿色产业,还有积极回应民声、负责任的政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政府推进建设“美丽中国”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