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某省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引导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某省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目前,该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5000个,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该省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推进文化礼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庄客厅”。全省加大“文化三送”(送戏、送电影、送出版物)、“文化走亲”等文化惠农力度,依托文化礼堂,将农村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并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材料,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该省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做法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的。

 

(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有利于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该省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人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绁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因此,该省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巾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该省在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巾,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并将农村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坚持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该省在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要求充分融人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多元形式中,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结合。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文化礼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解析】本题以某村打造“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有利于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该省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该省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进行说明。 (2)该省是如何打造美丽乡村的,考生可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该省在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中,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坚持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该省在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要求充分融人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多元形式中,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文化礼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等角度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微公益”的时代。微公益之“微”,一是指微博上发起的公益活动,二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作为爱心平台,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友、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爱心团”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有机会以个人身份,亲身参与到微公益项目中来,通过全民力量打造一条从项目发起、信息核实到实际救助的完整生态链,以高效、便捷、透明的运作机制,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微公益的运作流程。

 

查看答案

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一直没能获得真实的数据来支持这个论点。2016年,美国科学家借助设在加州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站(LIGPO)不仅证实了引力波的真实存在,而且还对引力波的发出源进行了探索,证明是130万年前两个巨大的黑洞猛烈撞击并融合所产生的。材料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干脆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师生二人观点,可见

A. 没有否定哲学会停滞不前

B. 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发展

C. 真理多走一步会变成谬误

D. 认识在前人的基础上升华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该观点表明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