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因此,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条件。

材料一  2017年5月4日,文化部印发《“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规划》提出,将优秀群众文艺演出和展示活动纳入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支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和惠民演出。着力从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制约群众文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体制机制瓶颈。

材料二  新时代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文化领域在这一新变化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建设“精气神”的高度统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不断加快,但是品质不高、文化创意含量不足、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因此,文化精品的创作也必须以人为核心,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与生产;积极探索文艺创作的新途径,拓宽艺术繁荣的新思路,擦亮文化名片,打造一批文艺品牌活动;加快各级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群众文艺阵地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群众文艺设施阵地网络,根据群众文艺特点'积极发展群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蔓术、书法、摄影、文学等群众文艺团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是如何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如何适应新时代下文化领域发展的新要求

 

(1)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 ③强化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建设能力。(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文化产品。 ②坚持市场导向,生产创作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④立足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⑤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本题以十九大提出的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是如何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的。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解决制约群众文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体制机制瓶颈可考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将优秀群众文艺演出和展示活动纳入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支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和惠民演出。着力从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考虑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强化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建设能力。 第(2)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如何适应新时代下文化领域发展的新要求,本题妖气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设问外延比较大,无法确定具体答题的知识范围,这种情况下,考生注意把握文化领域发展的新要求是什么,有哪些,据此分析其指向的文化生活知识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建设“精气神”的高度统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不断加快,但是品质不高、文化创意含量不足、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可考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文化产品、坚持市场导向,生产创作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文化精品的创作也必须以人为核心,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与生产可考虑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积极探索文艺创作的新途径,拓宽艺术繁荣的新思路,擦亮文化名片,打造一批文艺品牌活动可考虑立足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加快各级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群众文艺阵地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群众文艺设施阵地网络,根据群众文艺特点'积极发展群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蔓术、书法、摄影、文学等群众文艺团队可考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在审议十九大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最富创新梦想和激情,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拥有大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创新驱动活力之所在、根本之所在。对于优秀人才应多鼓励、多支持,少干预、少添乱,允许他们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着力营造有利于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关心爱护青年人?

 

查看答案

材料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使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结合起来,形成反腐合力;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党为什么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专9月8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企业家作用,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太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需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有公平感、在合法营收时有安全感、在社会生活中有尊严感。

材料一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全文发布。意见凸显了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的肯定,是对企业信心最有效的修复,对激发更多人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具有持久意义。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

材料二  要弘扬企业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力争当细分领域的“冠军”,不断创新驱动发展,做“中国创造”的新标杆,不断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发扬工匠精神,练好内功,创造世界名牌。

材料三  企业家精神不会从天而降,而需要公平的环境、政策的土壤,才能激发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致力于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到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有公平感、在合法营收时有安全感、在社会生活中有尊严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并为国家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