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获得青少年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语言文字专家的质疑,这说明
①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需遵循事物客观规律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提倡“厚德”是因为
A. 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D.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人生道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①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②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③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④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