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花心思的“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2月7日,四位赴意大利旅游的中国大妈蹲在奥特莱斯古驰(GUCCI)精品店门前石凳边,其中,一位大妈站在石柱旁,洋洋自得地吃起了中国方便面。照片传到网络后,引起了网民的一片争议。其中不乏有对中国大妈的理解,更多的则是对中国大妈的指责,认为中国大妈的行为有损中国人的形象。如果你理解支持中国大妈的行为,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支持的理由
①文化影响,博大精深
②文化平等,相互借鉴
③文化多元,以我为主
④文化多样,理解尊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你是更喜欢确定性吗?”某研究机构在研究跨文化沟通时,调查发现东亚人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程度很高,把“安全”与“归属感”的需求置于第一位;欧美人更多属于“风险偏好型”,更喜好冒险,对“成功”与“成就感”的需求更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②文化差异会影响彼此的沟通,应促进交流消除差异
③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欧美的“风险偏好型”文化优于东亚的“风险规避型”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再添中国元素。在“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有道理的是:
①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二十四节气是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②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三朝赏牡丹”,二十四节气是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
③ 文化具有继承性,二十四节气作为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记忆世代相传,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 俗语说“冬至大如年”,但现在很多节气讲究都没有了,只有饮食习俗传了下来,北方吃饺子,南方好多地方吃汤圆,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更持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每当春节来临之时,给长辈拜年,祈福长辈安康长寿;给晚辈赠压岁钱,祝愿晚辈辟邪平安。中华年俗风习有着满满的人伦情感。但是现在的一些孩子,见人就要红包、拿着红包就数钱、嘟囔压岁钱给得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礼仪家教的缺失,功利对情感的腐蚀。要对此有所改变
①必须重视家教家风对行为礼仪的塑造功能
②必须全面回归历经千年而不变的年节传统
③必须彻底抛弃过于功利化的传统习俗
④必须重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情感价值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