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改革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要依托“互联网+”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汇聚企业员工和全社会创新力量,通过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使企业创造活力迸发、创新能力倍增。这说明
A. 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B. 打破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C. 任何事物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变化规律,并指导我国的生产生活。这说明
①推动认识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传统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有深刻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随着时代变迁和人口迁移,虽然过年团网的主题没变,春节去哪里过年却悄然发生变化,不少老人从家乡来到子女就业、定居的城市过年,一种“逆向迁徙”的团圆悄然兴起。这主要说明 ( )
A. 传统习俗可以顺应时代变迁
B. 传统节日基本内涵因时而变
C.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 人口迁徙繁荣了各民族文化
许多伟大的城市都有鲜明的文化标记:巴黎洋溢着浪漫,雅典诉说着艺术,苏州吟唱着温婉。城市的文化标记
A. 可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B.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 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D. 是民族文化的最集中展示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事抗疟新药的研究。她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2015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这段经历
A. 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B. 表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 集中体现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D. 说明民族精神是取得工作成绩的根本原因
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而发现美、弘扬美,从个人层而认同美、追求美。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
A.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自觉和活力
B. 发挥文艺工作者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
C. 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关键作用
D. 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