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

《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圣人不能离开实践见天道

②物质决定意识,圣人不行而知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圣人可以不为而成

④现代科技为圣人离开实践而知天下提供了条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C 【解析】老子的观点是,在认识上纯凭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这样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而且还会扰乱人的心灵,那么要认识事物就只能靠人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即要通过理性认识才能“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运行规律。①②项认识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未涉及现代科技对圣人获得认识的影响。故③④项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在解读“为什么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原因时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远不超过六个人,即使一个在你看来绝无可能与你建立起关系的陌生人,你们之间的距离,也肯定不超过六个人(想象一下,通过六个人,你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建立起关系)。所以,你说过的任何话,都有可能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这与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的意思是一样的。这表明

A. 每一事物都和其他事物有直接联系

B.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本质联系

D.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查看答案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 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 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以下古语中蕴涵“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

A. 古今易俗,新故异备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D.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查看答案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该诗形象地说明了(    )

A. 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

B. 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

C.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D. 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查看答案

成、住、坏、空四劫,是佛教关于世界生死变化的基本观点。佛教认为,一个世界经历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个世界的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即四劫。这一观点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包含了古老的辩证法思想

揭示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看到了世界的绝对运动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