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

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为此,我们要

A.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

B. 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C. 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D. 深度挖掘和创新发展,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

 

D 【解析】对待匾额文化我们的态度不应是顺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无所作为,也不应不切实际、不合时宜复兴匾额文化之风。选项A中“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实际上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 ,不利于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排除。选项C“复兴匾额主化之风”不切实际,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不能选;选项B夸大了匾额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不能选;对待匾额文化正确态度是要传承、要创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凤尚,选项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中国人铭记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与世界各国一道,爱好和平、呼吁文明。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说明

①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强调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绝不允许触碰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底线。材料表明

①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根据宪法和法律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②国家政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我国独立自主处理香港事务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④香港、澳门有维护国家宪法尊严、国家统一的责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11月29日,民盟烟台市委召开了“烟台市特色农村建设要做好传统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协商座谈会。民盟与会人员围绕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做好农村传统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与市住建局和市文广新局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就烟台市目前在农村传统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相关一I: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材料表明

①民盟与中国共产党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②民盟积极参政议政,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③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主要商品金额及增速如下表所示

商品名称

金额(亿元)

同比增长(%)

农产品

3627.6

6.3

机电产品

64143.6

13

高新技术产品

31516.2

13.7

 

2017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01.5亿元,同比增长9.9%,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771亿元,同比增长100.9%。材料说明

①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

②我国提高了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③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有利于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④我国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1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绿色税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该税法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排污费转换为环保税,现行的排污费由原来中央和地方的1∶9分成调整为全部环保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这一变化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过程可能是

①完善国家税收制度→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②增强地方政府执法的规范性→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环境污染成本→倒逼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

④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调控能力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