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0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0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坚持高端发展,强化产学研用蛄合,研发重点高端装备。营造绿色消费政策环境,释放节能环保产品、装备、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并购、组建海外公司、承包国外工程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目前,我国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取得重点突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重点企业盈利能力稳步增强。一些企业还为外国提供了包括污水垃圾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清洁燃煤电厂等一系列环保项目建设和服务,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赞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并说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义。

 

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措施: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结合,突破关键技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加强宏观调控,强化财政和价格政策支持。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激发企业活力。④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环保产业发展。⑤提高对外外开放水平,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回答任意四点即可)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义;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②环保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企业在谋求互利共赢中更好地“走出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解析】本题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谈谈如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并说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义。本题第一小问是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营造绿色消费政策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并购、组建海外公司、承包国外工程”“关键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取得重点突破”,调动运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市场配置资源、创新驱动战略等知识分析。第二小问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走出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等知识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赘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人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

①只有优化整体,才能使整体功能大干部分功能之和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价值观能够凝聚人民力量共建全面小康社会

④社会意识的独立性集中表现在推动社会存在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帐篷的竹竿高度。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该理论揭示了

①在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做到统筹兼顾 

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联接,要全面分析矛盾 

④无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边与漫画中的人“吃一堑,长一智”犯了同样错误的观点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宋代诗人王安石著有《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选项与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为此,我们要

A.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

B. 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C. 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D. 深度挖掘和创新发展,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