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切莫贪玩”这是《见字如面》节目上嘉宾朗读的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

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格调和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来提醒我们“从哪里来”,更用行动作出:“到哪里去”的回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当今时代,如何用传统的文化形式,来跨越时空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

但也有学者指出,虽然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节目获取到一些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但看电视毕竟代替不了阅读。想要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风味,还需要观众通过阅读经典,自己去琢磨。再出色的文化类综艺,也不是拯救文化焦虑的解药。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

(2)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该学者的观点。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

 

(1)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或: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体现在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并有计划的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人们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认识,由此产生分歧是正常现象。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批评,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综合素质。 ③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④有利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以《见字如面》等几档“高而不冷”的文化综艺节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并有计划的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角度进行说明。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主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认识,由此产生分歧是正常现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批评使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这有利于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3)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考生可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村的扶贫开发问题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材料一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是有效供给跟不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导致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二是绿色生产跟不上,不合理的供给结构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三是新的动能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有所减弱。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材料二 某地区精准扶贫所需财政资金相对充裕。该地区精准扶贫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8000万,但财政实际只投入6500万;该地区农民家庭成员上学和看病等民生需要开支3000元(财政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但农民实际只得到2500元。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问题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该地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说明财政应如何发挥作用予以解决。

 

查看答案

贵州侗族设计师石昌鸿设计的一组34个中国省市字体标识日前悄然走红网络,有网友评论说,城市文化入画,从这里了解整个中国。完成下面小题。

1.2.在创作贵州字标时(如下图),他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茅台和黄果树瀑布,所以特意把贵字做成酒杯,融入苗族银饰和牛角,色彩则运用渐变表现贵州的多彩和神秘。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意识反映的对象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③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④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石昌鸿坦言,未来将会采用贵州苗绣、蜡染、银饰等,用独特的方式再创作一套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贵州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和非遗文化”。这一做法有利于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文化的交流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的发展

C.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固守文化的民族特色

D.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借鉴外来文化的成果

 

查看答案

2017214日,中国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正式开钻。此次钻探目标是在南海北部的洋陆过渡带,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揭示“陆地为什么会变成海洋,海洋盆地怎样形成的”等科学之谜。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制定正确目标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福建、台湾隔海相望,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要素接近,影响两地的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天气气候的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密切相关,两岸开展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联防,就可以达到很强的互补互利效果。因此,两岸携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天气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由此可见,要想使“两学一做”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坚持

①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③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