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说明
A. 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B.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C. 真理具有客观性,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D. 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全球能源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经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主要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认识世界是实践的目的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要解决下图漫画《失地农民的困惑》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土地。这说明
A. 人可以认识和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正确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认识客观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叶适)
B.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朱熹)
C. 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巴克莱,英国)
D.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通过民族精神表现出来②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③是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④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获得感”是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切身感受,带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是检验党和政府工作“含金量”高低的一把重要“标尺”。要增强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就应该
A. 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B. 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活动
C. 以大众利益为出发点,以大众文化为发展方向
D.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验真假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