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围绕突出的环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化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这一做法
①分清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一个老人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随即老人把另外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对于老人这一惊人举动,以下观点合理的是
①赞同,因为剩下的一只鞋对老人而言是多余的,离开整体的部分是无意义的
②反对,老人没有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用途,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
③赞同,老人此举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体现了友善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④反对,下车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是实现鞋子满足老人所需要功能的明智之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科学家使用“牵引光束”移动物体,看似“隔空取物”,其实它的原理是一束高密度的引力流,产生的高强度的引力场,将目标物体吸引过来,或是运用空心激光束击中目标,再利用空气温差使目标物体移动。对科学家“牵引光束”移动物体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证明了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独立于意识之外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到居安思危的智慧
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
④“三窟”之行为启迪我们应重视量变,做到有备无患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据考,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万紫千红”皆着“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
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
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一次伟大实践。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广纳群言、广集民智,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吸收到《教育规划纲要》中。
(1)结合材料,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道理。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大意义?